全球掀起一片熱烈討論,在台票房突破3億,傳聞連Hollywood都要買版權去翻拍。究竟好看在哪裡?為何口碑延燒不斷?

我不是活屍片迷,單就以看過的美式活屍片作比較:

一、人性刻劃:

看過的人沒有不被父親跳下火車那幕激發了淚腺、看過的妹子沒有人不愛上「地表最強大叔」、看過的人沒有不恨那個害死一個又一個人的巴士總裁、看過的人沒有不覺得僵屍在15號車廂虐殺人是那麼爽快,《屍速列車》在親情、友情、責任、自私、報復、犧牲的人性上作了極深刻的表現。

而以往美式活屍片在人性描寫上甚少,多是感染人、屍吃人、屍追人、人追人的無限循環,多是緊張刺激的追逐、砍手砍腳和爆頭劇情,就是商業片一部部,請問惡靈古堡1~5集,哪個橋段至今你還印象深刻?

二、寫實風格:

以買錯禮物的自私爸爸、一心想找媽媽的女兒、愛老婆的最強大叔、講同學情義的棒球小哥、年老愛碎念的姐妹花等…一般市井小民為主角體,在沒有M16、格林機搶、雙刀等武器的現實下,以徒手+球棒的方式突破活屍的包圍。

而男主一、二號也都掛點,最終火車上的倖存者存活機率不到1%,相對是貼近現實的,如果真的在台灣爆發,你覺得你會是存活下來對抗成千上萬活屍的那1%人嗎!?

而美式活屍片,多有主角光環,無論活屍怎麼追、怎麼撲、怎麼咬,就是弄不死主角,而且後段主角多會像受過特種部隊訓練一般,身手越來越厲害、然後又是刀、又是槍、又是機關,比被活屍攻陷的警察、部隊還強逼,完全美式英雄主義的拍攝風格。

三、背後寓意:

好的電影是看完會讓你有「副作用」,就是會觸動到你內心的某一塊,會誘發你去思考,會刺激你想懂了某些事情,我不是導演,不能指出《屍速列車》最終帶給觀眾的寓意為何?就個人的感受是社會與個人的衝擊,工作與親情的衝擊、自私與助人的衝擊、犧牲與不捨的矛盾,這都是現今社會發生在你我身上的「現實」。

相對的美式活屍片過程爽度100,但看完後就是好看、難看的分別,很難有什麼再讓你去回味思考的地方,因活屍片多屬動作片,太多話就會顯得拖戲,而觀眾預期也是花錢買爽度,而不是買感受,因此要把活屍片拍的既刺激,又要有寓意確實不容易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ndy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